新浪公益

“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 隆重举行

新浪公益

关注

2018年6月27-28日,“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在荷风送爽的清华园隆重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领导、慈善研究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为慈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慈善家、企业家与基金会,共计200余位嘉宾集聚一堂出席了此次盛会。

“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旨在弘扬华人慈善精神和华商社会责任,彰显华人慈善对世界繁荣与和平所作的卓越贡献;通过建立平台,为全球华人慈善家、业内人士,学术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互动、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两国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27日清华大学为与会的海内外嘉宾举行了招待会,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校长Gene D。 Block教授致辞,并与嘉宾合影留念。邱勇校长、杨斌副校长先后发表英语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向来宾们介绍了积淀百年的“清华精神”。文化的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古往今来,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而世界慈善文化正是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了今日的丰富、多元。Gene D。 Block对公益慈善的精神和善举表达了敬意和感谢,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促进两校之间、中美之间的相关交流合作。范芝芬对此次两校合作举办的华人慈善主题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表示高兴,并赞赏和感谢清华大学为此次活动顺利进行所做的努力。最后Gene D。 Block代表UCLA向杨斌副校长、社会科学学院彭凯平院长和华商研究中心龙登高教授赠送纪念品,全体嘉宾共同举杯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招待会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主持。

28日,论坛在象征着中美慈善文化交流成果的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和洛杉矶加州大学亚太中心主任周敏教授共同主持,杨斌副校长致开幕辞,Gene D。 Block校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致辞。杨斌在开幕辞中表示: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全球范围内的慈善事业,华人群¬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事迹,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清华107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一所大学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而一所好的大学更应以培养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学子为己任。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国已向世界发出了声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疑,以“中华慈善传统”为核心,联合海内外各方力量,加强不同文明间联系,释放华人群体巨大潜力,是消除贫困、增进繁荣、提高生活质量、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而中美名校共同联手必将全球华人慈善事业、相关学术研究推向新高度。

Gene D。 Block校长在致辞中说:中美华人慈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2008到2014年间,华人捐赠翻了五番,在2000到2014年间,华人基金会从300家增长到1300家。以王文祥夫妇为代表的UCLA华人校友在过去几年一直积极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慷慨资助了众多UCLA学生和研究机构,也深刻影响了美中两国的政策制订者。UCLA的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的未来有赖于社会各界对慈善公益事业的不懈努力。

谭天星副部长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认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以及世界华人对慈善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今天中国有10万家慈善组织,6500多万志愿者,每年约一千亿元社会捐助,海外华侨华人慈善团体达2.5万多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历来重视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慈善事业制度,这些都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在慈善全球化的今天,本次论坛将推动国际合作互鉴,凝聚华人慈善家、学者、企业家的智慧和力量,弘扬华人慈善的精神,提升华商的社会责任,增进各方对慈善事业的了解和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从今年起,中央统战部统管侨办工作,将继续关心支持海外侨胞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华侨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谭天星希望华人慈善组织继续积极融入世界慈善公益事业,实现民心相通,增进人类共同的福祉。

图一 杨斌副校长致辞

图二 Gene D。 Block校长致辞

图三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致辞

“GCPI首期报告”由郭志明主席发布:报告中以2006-2016年间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筛选出60位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的捐赠一百万美元以上的华裔慈善家。分析他们的捐赠动因、目的和领域,从而归纳出中美两国华裔慈善家的捐赠趋势及其社会影响。其独特视角在于着重关注美籍华裔慈善家与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的华人慈善家的捐赠趋势、动因和影响的比较,而不只是注重于单个国家(中国或美国)内的华人慈善事业。 GCPI首期项目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中国及美国华裔慈善》(Chinese & Chinese American Philanthropy)报告书中。后续研究将延伸拓展至东亚、东南亚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华人慈善事业。

图四 郭志明主席发布GCPI首期报告

此次论坛,形式多样,议题广泛,由三场高端对话、一场院长论坛和两场学术讨论共同构成。议题涉及“慈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国与海外华人慈善事业展望”,“新兴华人慈善事业”(善二代),“慈善研究与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全球华人慈善模式”“慈善研究的比较视角”等多方向。

图五 高端对话一:慈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

嘉宾(左起):1。陈启宗;2。郑安澜;3。梁仕源;4。卢德之;5。孟睿思;6。赵涛

在高端对话中,慈善家们围绕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关于“慈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恒隆集团陈启宗认为,作为一位努力运用金钱为社会做出有意义贡献的慈善家,捐钱比赚钱更快乐。例如,他资助维修的24座故宫宫殿是中国的遗产,也是世界的遗产,其中一座还被习近平主席用于招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如,他20年如一日地资助许多有天赋的少年音乐家,见证了他们成为有造诣的音乐家的成长过程。

SupChina创始人及总裁郑安澜介绍了她在慈善公益领域开展的主要项目,包括在过去十年通过百人会和亚洲学会资助新闻界、通过以网络和媒体传播让美国学生了解二战期间发生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等。

Highridge Partners公司始创人及总裁梁仕源表达了自己对母校UCLA的感恩之情,这成为他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的起点。一开始他资助了UCLA房地产学科的研究,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他发起了尔湾加州大学美中研究院,以促进中美社会的相互理解。他认为,对大学的慈善资助是学术、教育和行业实践的最好结合。

弘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回顾了他本人及其父亲创立的慈善华民基金会和卢嘉祥基金会十年来对全国上百所大学科研事业的慈善捐助,包括建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等。他通过自己家族的历史认识到,财富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的个人和家族的,而是社会的,因此做慈善已经成为他的爱好。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涛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而精神需求是无限的,要通过回馈社会来实现。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赵涛组织了300名医生帮助受灾群众进行治疗和心理咨询,这是他投身慈善事业的开始。2009年,赵涛了解到,170个西藏儿童亟待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他当即组织了200多名医生和180名志愿者赴西藏义诊。十年来,赵涛的团队共派出了一万多人次的义务工作者,给50多万名藏民送去了医疗服务,现场救治白内障患者三千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00多名,折合为诊疗费价值12亿元,得到中宣部的肯定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图六 高端对话二:中国与海外华人慈善事业展望

嘉宾(左起):1。王琳达;2。潘庆中;3陆波;4。沈东曙;5。苗绿

关于“中国与海外华人慈善事业展望”,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介绍了怡海公益基金会在包括基础教育、培训教育、老年大学等在内的“终生教育”领域的长期实践。怡海集团在全国建立了17所学校,在8个省资助了800多位家境贫寒的高中生。尤其是怡海与多家世界名校合作为汶川地震灾区倾力建设的北川中学,已经成为公益慈善界灾后重建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结合自己亲身接触和历史上的海外华人慈善家的事例,赞扬了他们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贡献,并展望未来,认为本次论坛将成为全球华人慈善行动的一个转折点,华人慈善事业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新加坡世界未来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及首任秘书长陆波分享了他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经验和心得。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沈东曙介绍了自己投身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公益慈善决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他强调公益企业的创新性,主张发挥社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改善社会领域的现状。在亲自参与创办公益性的家政公司、小额金融公司和幼儿园的同时,他还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传播,积极推动中国商业界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以及中国社会创新知识网络的形成。

图八 高端对话三:新兴华人慈善事业

嘉宾(左起):1。牛犇;2。张君婷;3。梁为功;4。陈玉馨;5。陈文扬;6。梁琦虹

关于“新兴华人慈善事业”(善二代),南加州大学陈曾熙夫人职能科学与职能治疗学部临床职业治疗助理教授陈文扬表示,作为第二代企业家和慈善家,他长期跟随父亲参与各种慈善活动,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他也领悟到慈善活动对于完善自我、贡献社会的重要意义。励媖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总裁陈玉馨自从参与一家慈善NGO在尼泊尔的妇女权益项目之后,就开始积极推动在中国推广妇女权益事业,2013年创办励英中国,致力于在教育、技术、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帮助女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荣程集团副总裁、荣程普济基金会理事张君婷认为,二代企业家和慈善家需要传承父辈回馈社会的价值观。在她留学归国后,就开展了教育公益项目和社会企业家项目,通过授人以渔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牛犇深受父亲牛根生的影响,深知“达则兼济天下”,“财富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在父亲成立捐出全部身家成立老牛基金会之后,他也与妹妹一起于2015年成立了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承担起第二代自己的一份责任。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执行董事梁为功认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慈善家具有同样的使命,但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可能不一样。年轻慈善家更善于运用数据分析等现代化的技术来更好地从事公益事业,并在公益事业的经营中发挥资产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企业家才能。

图九 院长论坛:慈善研究与高等教育

嘉宾(左起):1。 John Sonego;2。黄浩明;3。李萍;4。 Bill Maurer;5。周敏

在院长论坛上,中美名校的有关学院负责人结合本校实际就“慈善研究与高等教育”做了精彩发言,他们是: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原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李萍教授,尔湾加州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Bill Maurer教授,南加州大学Price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John Sonego。

学术论坛中,与会专家完整呈现了各自研究成果。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和邢菁华博士从公共设施的传统公益模式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慈善成就,论述了中华慈善与公益的文化与制度源流;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教授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美国罗格斯大学华民研究中心主任黄建忠教授和美国罗格斯大学华民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张丛丛博士探讨了中国富豪捐赠的影响因素;南开大学朱健刚教授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院长景燕春则以广东侨乡顺德为例,探讨华人移民慈善的动力机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郑文娟博士、洛杉矶加州大学陈臻祥和邓道明博士基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的比较分析,探讨华人社会的环保公益行为与公共参与;美国普渡大学张瑞胜博士分享其研究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农业慈善工作情况。

图十 龙登高教授、周敏教授总结及倡议

嘉宾(左起):1。龙登高;2。周敏

最后,龙登高教授、周敏教授做了总结,并倡议在本次论坛基础上成立“全球华人慈善研究联盟”,致力于推动持续性的慈善研究和实践,建立两国慈善家的对话沟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系列对外推广活动,为中美两国慈善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平台,共同面对和解决实践中的挑战和问题。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和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亚太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以及海内外多所大学的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和公益机构的大力支持。主办方感谢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星岛日报、大公报、SupChina、中国侨网、《中国侨商》等海内外媒体的鼎力相助。

图十一 会场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