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让更多青年看见“海洋之美”

新华网

关注

长江入海口附近,一条鲸鱼翻起巨大的浪花,观察到这一幕的李天峻博士十分激动:“这里是传统渔业资源的栖息地,有鲸鱼说明有多种生物在此生存,这是生态向好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成效显著。今年2月27日,国家海洋局在京举办的2018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出现积极变化,海水水质环境实现了从持续恶化向企稳向好的历史性转变。

另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投入到海洋公益中,让公益领域多了一抹蓝色。

10月13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和埃森克中国大陆区联合主办的青年献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暨海洋之美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用青春和激情拥抱着海洋公益。

“让下一代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

1997年开始潜水的李天峻,经常观察国内外海洋生物的状态,感受海洋环境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塑料总重量持续增加,工业污染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同时,社会大众的“海洋意识”整体较弱,海洋知识普及力度不够。

今年,致力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全球青年组织埃森克的志愿者在暑期调研中发现,即便是生活在近海区域的孩子,海洋知识也较为匮乏。有孩子通过VR设备观看海洋生物时,惊叹道:“你给我看的海,怎么和我家门口的海不一样呢?”

早在2012年,李天峻等几位资深潜水员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即“海洋之美”公益项目),旨在通过海洋教育课件走进社区和学校,让青少年了解海洋之美,加深对海洋环境的认识,从小培养海洋保护意识。该项目发动10多名专业潜水员与摄影师在3个月内进行100余次水下拍摄,制作成海洋教育多媒体课件。

2018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埃森克延续“海洋之美”公益项目,发起“海洋之美·幸福微梦想”公益项目,致力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项议题———水下生物。安利公益基金会为项目提供资助,埃森克的大学生志愿者为课件设计课堂互动内容,动员大学生参与海洋公益。

“孩子们最喜欢美丽事物”

学校是“海洋之美”公益项目开展海洋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今年夏天先后进入北京、南宁、成都等几个城市的小学课堂,通过多媒体方式普及海洋知识。

北京大学潜水协会成员张维一是志愿者之一。他在课堂发现,小学生们对海洋并不陌生,不少孩子能认出锤头鲨、玳瑁、魔鬼鱼等物种,甚至有一位8岁的女孩还体验过潜水,但孩子们不太了解海洋污染,当看到鲨鱼被捕杀、珊瑚白化等图片时,他们凝重的眼神中充满不可思议。

“孩子们最喜欢美丽事物。他们喜欢看海底的美丽珊瑚和鱼群;喜欢辨认化石,探讨海洋的形成;喜欢神秘的未知的事物。”张维一说,“因为孩子们是天真的,海洋教育才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张维一发现,孩子们喜欢看视频,喜欢VR设备带来的身临其境感,每当他讲故事的时候,课堂会变得更安静。

“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在菲律宾潜水时在水下看到一只塑料瓶子,里面装着一条已经死去的小鱼。通过描绘,孩子们同情小鱼的遭遇,感受到海洋面临的破坏,希望保护海洋,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张维一说。

前不久,志愿者们在北京市房山区某聋哑学校举办海洋摄影展,通过唇语和手语讲解海洋生物知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热情的眼神,让大家当场流下眼泪。

“残疾人更能体会到美的存在,对美的感知相对更加敏锐。“海洋之美公益项目负责人丁乙说,“我们今后将更多地开展此类活动。”

“青年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能找到解决方案”

埃森克中国区负责人郑嘉妮表示,之所以引入海洋之美公益项目课件,就是希望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号水下生物议题,中外大学生志愿者在课堂开展的海洋知识辩论赛、食物链扮演等系列主题活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协调员刘怡也认为,青年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力量。她举例说,今年联合国“地球卫士青年奖”获得者中,一位27岁的圣地亚哥青年研发的技术能将珊瑚生长速度提高50倍,可将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珊瑚群的生长时间由50-75年缩短至1年多。

“面对紧迫的海洋环境问题,青年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能找到解决方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刘怡说。

郑嘉妮介绍,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国际经验显示,大学生更愿意参与社会实践,甚至自己发起相关项目,深入某个领域去学习。近年来的可喜变化是,国内大学生群体的海洋意识已在逐渐增强。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洋之美项目已吸引10名来自6个国家的外国志愿者和20名来自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内外志愿者参与项目。

张维一说,让纯真的孩子接受正确的引导,这是项目最打动他的一点。

“扭转海洋污染与保护的杠杆斜率”

“我们不仅做倡导,还需要志愿者备课、讲课、与学生互动,这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为此,我们将不断地投入资金,与多方合作。”李天峻说。

推广海洋教育、普及海洋知识是项目重点。与众多社会组织的合作可以帮助项目迅速扩大影响力,到达更多学校和社区。目前,除了企业基金会提供的资助,海洋之美公益项目还获得了北京大学潜水协会、清华大学潜水协会、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10家社会组织的支持。

同时,项目工作团队正在尝试线上推广,通过小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海洋公益。

在社区推广方面,海洋之美公益项目正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合作开展试点,让海洋教育进入试点社区,并有望在多个社区推广。

未来3年,该项目将在中国沿海的中小学开展1000堂课,通过视频与VR体验互动、教师与资深潜水员共同授课的互动与开放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海洋问题。

如何动员更多青年参与?张维一认为,高校社团是海洋之美公益项目的重要合作对象,“大学生需要发声,充当中坚力量,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扭转海洋污染与保护的杠杆斜率,催生根治海洋污染问题的更多行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