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中国慈善家毛振华:我总算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中国慈善家

关注

6月7日,毛振华再一次回到武大。5年前他捐赠5000万元与武汉大学共建的“振华楼”在这一天交付使用。

仪式的开场,播放了一段毛振华在武汉大学求学的主题宣传片。当舞台的大屏上出现一张泛黄的纸笺,上面草就着数行诗句,53岁的毛振华眼睛湿润了。

“从橙红的光影里 / 从苏醒的树林里 / 我扛着简单的行李 / 顺着山的标志 / 走向这高大的梧桐,幽静的山林 / 走向这绿色的琉璃瓦,灰白的墙壁 / 顺着这通向藏书的台阶 / 一级又一级”

这首毛振华大学时代完成的诗歌,取名《我已然留在这里》。此后,他从政、经商,年少得志,曾经是海南省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创立的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如今已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的信用评级公司,承做了中国资本市场几乎全部金融产品评级的第一单。但是,他的成功并没有止步于商业上的成就。此后他逐步淡出商业,选择以教育为志业,回归校园。

他属于开创型人物,他的每一次选择皆做得佼佼,但每每总是在高处将至时陡然反转,重启新路,令人称奇。毛振华却清楚,他只是从来不曾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已。如同那首诗作的名字,斗转经年,事实上他从来不曾离开过他精神的故乡,他的母校武汉大学,那是他的来处,也是他精神的归处。

“这笔捐赠是当时我们家族史上最大的一笔开支,为完成这一承诺,他们(注:即毛振华的夫人及他的两位弟弟)做了很大的努力,甚至改变了原来的商业和生活规划。”在“振华楼”交付使用的揭幕仪式上,毛振华说,“我感恩武大人文精神对我的教育,感恩文史哲的老师们。今天我有机会做一点事来表达我的敬意,是我的荣幸。”

当意气风发的珞珈少年被岁月雕刻打磨成荣辱不惊的浩然须眉,毛振华轻舒了一口气:“我总算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政、经商、治学——毛振华的每一次转型,在他自己看来,都不是“临渊一跃”的被迫式改变,反而更像一条路走到了三岔口,他拐了个弯而已。它们于他都只是“谋生的方式”,惟一的不同,只是碰巧这些用来谋生的方式也是他喜欢做的。

“那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经历,背后也没有多么大的理想在支撑。我是随遇而安的,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毛振华淡淡地说,“就是做公益也是如此。我没有说把家都卖了,把公司卖了,作出多么大的牺牲去做这件事。我不觉得用一个人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来换取(做公益的效果)是值得的,那种苦行僧的方式,我觉得没必要。我做不到,但我不否认有更高尚的人可以。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我没有想过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我听从内心的引导,有机会就去做。”

不赞成用“苦行僧”的方式生活,但毛振华也没有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凡事追求享受。他和朋友一起去美国接念书的孩子,朋友选了头等舱,毛振华坐经济舱;从美国回来时,他自己坐经济舱,也让儿子毛赛坐经济舱。于是有人说,毛振华小气。

“一个往返头等舱八、九万块钱,经济舱只要一万多块钱。我有这个(坐头等舱的)钱,可孩子会怎么想?他会觉得钱就该这么花。” 毛振华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让儿子养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习惯。

对儿子的影响不仅止于此。2006年,毛振华成为海惠·小母牛顾问委员会主席。作为国际小母牛组织(Heifer International)全球扶贫联盟成员,海惠·小母牛长期致力于在国内通过发展养殖业等项目,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最终实现自力更生。

毛振华不仅为机构出钱出力,他还把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汪潮涌拉来做委员会副主席。2009年,他把儿子毛赛也带到了海惠·小母牛在四川组织的公益活动现场,让他在那里做了三个星期的志愿者。

“我参加过许多慈善机构,但小母牛让我真正看到了改变。它不仅仅是靠发一本书、教教英语、发点钱来做慈善,而是把一种观念和爱的传承延续了下去。”毛赛后来回忆当年在汶川和北川做志愿者的经历时,感慨海惠·小母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5年6月,毛赛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青年论坛上,发起创立了海惠·小母牛牛犊荟,他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机构,邀请更多的人,特别是大学生和高中生深入到中国农村,看一看一家有国际背景、扎根中国30多年的专业公益机构是如何做扶贫的;同时,他也希望参与者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扶贫工作贡献实实在在的一己之力。

“有人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参加了牛犊荟后,改变了很多。我觉得我的小孩没有那么大的改变,他们从小就接触、感受这些东西。”毛振华很满意他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培养出的良好心态以及理性的财富价值观,“我做公益的时候,会带着他们一起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他们也很喜欢跟我一起去做这些事情。”毛振华说,“我没有办法决定他们的命运,我想给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也就差不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