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小小探索家 我的智慧城市”国际乐享会圆满举办

新浪公益

关注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速度,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的最新记录。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突破10亿。这意味着更多的儿童将在城市环境中出生和成长。迅速的城市化给人们带来更多工作机会、选择和社会经济增长,也给城市设施和服务带来极度挑战。

人是城市的主体,孩子是城市未来的主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友好的成长环境更值得全社会关注!2016年10月10日,由中国儿童中心、同济大学主办,瑞典驻华大使馆、丹麦文化中心协办,上海远东出版社、同济大学城市未来实验室、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承办的“小小探索家:我的智慧城市”国际乐享会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举办。来自中国、瑞典、丹麦等国的行业专家和思想领袖,共同交流和探讨我们的共同命题——儿童发展与智慧城市,倡导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先生做了主旨发言,认为,“将儿童权利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应当成为一个重要共识。推动儿童智慧城市,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促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更好地、有效地连接儿童与城市、环境与生活,切实地提升人们现实和未来的幸福感,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与此同时,中国儿童中心愿意做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会上,瑞典驻中国大使林戴安女士(Anna Lindstedt)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正站在城市化的关口,在进行城市现代化时,把城市变成智能型、友好型至关重要。”她认为,社会必须持续关注儿童,因为儿童是社会公民的一部分,城市也有责任为儿童搭建有益其成长的友好环境。倡导智慧城市,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孩子参与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丹麦文化中心主任刀文克先生(Eric Messerschmidt)致辞,同济大学吴志强副校长视频发言。来自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朝辉先生认为,可以运用智慧城市的技术科技手段来确保孩子的生活安全,尤其是独立出行安全。此外,他特别提到,孩子的社会交往也应得到充分发展,公共机构和企业可以加强探索,让信息技术帮助孩子们在城市空间中找到更多伙伴,拓展他们的兴趣。

与会嘉宾学者分享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关爱儿童的城市实践、丹麦哥本哈根鼓励儿童骑行策略、“撒播绿色种子”中国儿童环境教育实践、塑料瓶回收绿色环保项目,就城市建设中为了儿童的设计和城市环保活动开展实践做了交流,与会人员很受启发。

《童之境》一书从斯德哥尔摩市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案例学习、发现和启示等方面,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智慧和建议。与会城市建设专家、学校和校外教育专家就城市中与儿童相关的关键性话题,探讨了城市如何适宜和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城市如何体现“儿童为本”的人文精神,城市的永续发展以及如何投资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问题,给出了建设性思考。

中国儿童中心、上海同济大学、瑞典驻华大使馆、丹麦文化中心和上海远东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书。内容包括,倡议以儿童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尊重儿童的权利和社会参与,努力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和感知世界之美;倡议分享城市中优质的儿童参与和体验的公共空间生活;倡议国际化的儿童城市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合作和经验分享等。活动的最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向北京地区的幼儿园和探索馆赠送了《童之境》图书。

参会专家在分享会之后参观了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儿童探索馆以儿童为本,为儿童建设了宽松、自由、安全、适宜的环境,提供了具有教育目标和指导的展项,这一理念得到专家的认同,认为值得在当前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大力推广。

未来,中国的城市会迎来更多的新能量、新契机和新挑战。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体,倡议以儿童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空间环境、以及形态背后的永续价值观,正是我们赋予城市永续发展的护身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