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自然保护区招不到年轻人?项目官员告诉你这份工作多有趣

新浪公益

关注

导语:刁鲲鹏,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官员,研究过很多只野生大熊猫,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加上扎实的专业学术知识,让他成为网络上的当红大V。刁鲲鹏长期在自然保护区工作,在他看来,走在保护区的巡护道路上,看不到垃圾和猎套,能看到动物自由自在快乐地在保护区生活,是很有满足感的一件事

新浪公益: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物种的原因是什么?

刁鲲鹏: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这些物种定级是基于评估这个物种灭绝的风险,当时评这个标准的时候是说大熊猫在中国政府投入这么大、然后它的民众基础又这么高的基础之上,大熊猫在短期内不可能灭绝。

新浪公益:对大熊猫的保护可以放松吗?

刁鲲鹏:我个人觉得保护的力度是不应该被放松的,因为大熊猫面临的那些问题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比如说野生的大熊猫更关注栖息地的质量,它的周边社区的这种人兽的关系,还有它生存的这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完整性,然后圈养的大熊猫更关注是它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怎么避免它的近亲繁殖、怎么来更好地产生更多健康的后代。

新浪公益:关于大熊猫,公众最应该知道的是什么?

刁鲲鹏:最重要的是要跟公众传输一种理念,就是大熊猫它不是一个圈养动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内心里认定它是一种野生动物。

因为对保护大熊猫来说,不仅仅保护了它这个熊猫的个体,大熊猫是一个伞护物种,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会保护了很多跟它相处在同一栖息地内的其它的物种。

新浪公益:关于保护大熊猫这件事,公众可以做什么?

刁鲲鹏: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参与到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当中来,或者是去提倡一些比较绿色环保的一些消费理念,拒绝消费破坏当地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产品。

比如说新浪微博,有一个#熊猫守护者#公益项目,通过线上玩游戏换取积分,然后在大熊猫栖息地里边恢复它们之前被干扰过的这些生境,然后种竹子、给当地的巡护人员筹集一些装备。

新浪公益:什么是“给熊猫的邻居打疫苗”?

刁鲲鹏: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周边其实是生活着很多的原住居民,他们必须要养狗,通过现在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些狗身上携带的这个犬瘟热病毒CDV有非常高的风险能够传播给大熊猫,我们就觉得有必要对栖息地里边这些狗进行一下管理,给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里边的家养犬集中的开展犬瘟热疫苗注射。

有一个理论叫免疫屏障,如果这群狗在这儿都打过疫苗,它体内产生了很高的抗体,那么它对犬瘟热这个病毒来说,它就是一个绝缘体。相当于它把熊猫跟外部的其它可能会携带这个犬瘟热病毒的那些狗之间形成了一个绝缘体,它在中间挡住了另外一群狗。

新浪公益:人和身边动物,比如宠物猫狗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刁鲲鹏:我觉得主要的根源是不够宽容又不会这种换位思考。

爱狗人士有的时候没有考虑不喜欢狗的人对狗的那种恐惧和这种厌恶,讨厌狗的人没有去考虑爱狗人士对狗的特殊感情。其实养狗的人一个是需要管好自己的狗,比如说我们带狗出来的时候该栓绳拴绳,它的排泄物狗的主人是有义务去清理的;不喜欢狗的人那我们能做的是,你不喜欢狗你可以远离狗,但是没必要靠一些非法的药物去毒杀别人家的狗。

新浪公益:从事自然保护工作,会在哪些时候感觉到成就感?

刁鲲鹏:比如说有一次下大雨,一只果子狸跑到我们住的保护站房子里边来,我们也是因为下大雨被困在保护站了,我们拿我们站上的猫粮,给它喂了一点猫粮,后来果子狸待了两三天就自己走了,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些事情。

我们走在保护区的巡护道路上面,我们看不到垃圾、看不到狩猎的套子,外来的干扰也非常少,我们可以看到动物它会留下很多它自己的痕迹,它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在这里边生活,那个时候其实是挺有满足感的。

新浪公益:如何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自然保护工作?

刁鲲鹏:好多保护区都跟我们反映说现在招不到年轻人、年轻人吃不了之前那份苦了、耐不住寂寞,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是比任何人都能吃苦的。但是这里边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在这儿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方面是有自己的家庭方面压力,也有社会对自己的压力,重要的一点是对自身的这种工作的价值感认同不高。

后来我们寻找到了一种对我们基层保护区、基层保护站来说,能留住年轻人有所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我们创立了一种模式是叫研修生制度,每年一轮,我们这一个站就相当于一个铁打的营盘,年轻人相当于流水的兵,他在这轮转服务。他只在这工作一年,一年期结束之后就有下一批年轻人来了,然后他靠他这一年的这个工作,这种志愿工作的这种经历,我们去帮他申请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更高的平台上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