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2017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出炉

新浪公益

关注

9月21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深圳发布《2017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发布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秘书长助理张晓青主持,研究部主任马天昊发布报告内容。

2017年,《慈善法》实施效应逐渐显现,社会捐赠稳步增长,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法治体系逐渐完善,行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报告》显示,2017年度我国境内接收国内外款物捐赠再创新高,共计1499.86亿元,较2016年增长7.68%;捐赠总额占同年全国GDP的0.18%,人均捐赠额107.90元,比上年增长7.11%。

捐赠过亿元的基金会逐步增加

据中慈联不完全统计,2017年,捐赠收入过亿元的基金会共64家,比上年增加19家,增幅为23%,接收的社会捐赠总额达323.46亿元,占全年慈善捐赠总量的21.6%,占基金会募捐总量的49.2%。

这64家基金会中,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基金会38家,捐赠收入合计226.4亿元,用于慈善活动支出199.2亿元;在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26家,捐赠收入合计97.1亿元,用于慈善活动支出75.7亿元。

儿童类、救助类、救灾类慈善项目更受青睐

2017年,上述64家基金会共有306个接收捐赠或支出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重点项目,项目年度总收入275.3亿元,年度总支出248.1亿元。其中,资助型项目97个,支出48.9亿元;运作型项目121个,全年支出162.9亿元;混合型项目88个,支出36.3亿元。

此外,开展公开募捐且年度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共计22个,全年募捐共计22.6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筹得善款1亿元。其中,包括以安康计划、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免费午餐、壹乐园等为代表的儿童发展和教育类项目,以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919大病救助等为代表的救助类项目,以壹基金紧急救灾计划、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项目等为代表的救灾类项目等等,是最受我国公众青睐和认可的慈善品牌项目。

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捐赠同比增幅超两成

2017年,我国慈善捐赠的主要来源依然是企业和个人,二者捐赠合计1312.51亿元,占到捐赠总额的87.51%。其中,来自企业的捐赠共计963.34亿元,占64.23%;来自个人的捐赠共计349.17亿元,占23.28%。

企业捐赠之中,民营企业仍然是慈善捐赠的中坚力量,全年捐赠达482.83亿元,占企业捐赠总量的50.12%;国有企业保持第二位,捐赠总额为314.82亿元,占企业捐赠32.68%;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的捐赠规模比往年有较快增长,捐赠金额分别为115.70亿元、49.99亿元,占企业捐赠的比重分别为12.01%和5.19%,同比均有两成以上的增幅。

慈善捐赠不断投入扶贫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捐赠最关注的三个领域依然是教育、医疗健康、扶贫与发展,分占捐赠总量的27.44%、24.10%、21.21%。这三个领域接收捐赠共计约1091.15亿元,占捐赠总量72.75%。

从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十多个文件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根据中慈联统计,总体来看,自2011年至2017年每年向扶贫领域投入的捐赠资源不断增加。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主要有四种模式:

模式一:链接社会资源。在慈善行业生态中,慈善组织作为资源整合者聚集社会资源,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分配,高效使用慈善资金,达到解决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福祉的目标。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等,均是通过向社会广泛开展募捐,通过明星倡导、运动筹款、网络筹款、企业合作等方式,面向全社会汇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模式二:提供慈善服务。通过提供专业的慈善服务解决贫困地区的社会需求是社会组织最直接、最普遍的扶贫手段。针对致贫原因,以及贫困地区的具体需求,社会组织设计慈善服务解决致贫因素导致的贫困。

模式三:专注赋能与发展。贫困的原因是缺少摆脱贫困的资金、能力、制度环境等,社会组织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手段、技术甚至运营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达到脱贫的目的。

模式四:乡村社区整体营造。社区整体营造是外部力量与在地力量的充分结合,形成社区自身的自组织,通过“培力”、“赋能”激发当地社区的原生力量,培育出乡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对乡村进行整体的治理和提升。

党政机关接收捐赠量大幅下降

2017年,我国社会捐赠的主要流向依然是基金会和慈善会系统,两者接收捐赠分别为658.04亿元、45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20%和11.37%,合计占到全年度捐赠总量的73.87%,与2016年同比(73.91%)基本持平。民政部门和其他党政机关接收捐赠量在2017年大幅下降,仅占总量的1.74%和9.38%,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5.28%和12.40%。

近年来,慈善组织的专业化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获得了捐赠方更多的青睐,接收捐赠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基金会、慈善会二者所占比重总和从2008年的34.7%,增长到2017年的73.87%。与此同时,以民政系统为主的政府部门接收的慈善捐赠在过去十年持续下降,从2008年峰值的479.3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25亿元。

十年慈善捐赠增长跑赢GDP

回溯十年,中国慈善事业在探索历练中不断成长。2007年,我国共接收境内外慈善捐赠309.25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13%;到2017年,全国共接收慈善捐赠总量已高达1499.86亿元,占GDP的0.18%。十年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累计增加了385.00%,跑赢GDP同期235.38%的增幅。以基金会为例,2007年至2017年,全国各类基金会接收的款物捐赠由50.70亿元增至658.04亿元,累计增长高达1197.91%。我国捐赠量稳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十年内GDP迅速增长,国民收入增加,高收入人群增多,为慈善捐赠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在这十年中,政社分离、登记门槛降低、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税收优惠政策落地、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捐赠的制度基础日益坚实。

第三,人人慈善的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企业、家族有规划地搭建慈善战略,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慈善捐赠不断增长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四,慈善行业专业度逐步提升。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和信息公开更加完善,公益营销、活动筹款、筹款晚宴等形式的慈善劝募专业透明,提高了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第五,网络科技为慈善捐赠提速赋能。互联网为拓宽慈善传播渠道、创新慈善募捐方式、提升慈善募捐透明度等方面提供安全、便捷、精准的工具与平台,促进慈善捐赠的整体提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