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新浪微公益专访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主要嘉宾

新浪公益

关注

10月29日上午,以“行动改变海洋,从小做起”为主题的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在海南正式开幕,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国内外环保组织、社会资助机构、科研院所及涉海企业、媒体等各领域约230余名参会者齐聚海南三亚亚龙湾,共同梳理海洋问题现状和挑战,探讨海洋公益协同行动方向。

开幕式结束后,新浪微公益对派克德基金会保护与科学项目主任Walt Reid、GoalBlue为蓝 创始人兼执行长子雯、智渔可持续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韩寒、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迎宾馆中餐行政总厨邢涛等4位论坛嘉宾进行了采访。

问:为什么我们想进行一次消费的实践尝试?

子雯:我们很直接的讲,如果消费者不能在消费上真正地响应倡导,其实这种改变是没有形成的。我们已经花了两年的时间在影响这个群体,不断地跟他们推荐什么是可持续,以及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模型式打样,我们很难评估到我们的消费人群影响是不是透彻,以及这个影响是不是可以转换成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的动力,这就是我们最初要开始做消费打样的原因。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消费者的消费力、购买力,以及他的意愿能够真正地促进并加速产业的变革。从我们现在这一次整体的测试来看,我们的倡导和影响还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问:那通过我们这次尝试,希望未来更长远的以后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子雯:我们这次尝试的是罗非鱼,其实它并不是海产品,是一种淡水鱼。海南是中国第二大罗非鱼养殖基地,那里整体的养殖水平,以及监控水平是非常强的。我们希望能够在比较可控的状态下看到我们推动的这次尝试是真正的跟可持续产品有关的,所以我们具体聚焦在了罗非鱼。罗非鱼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试点项目,我们希望借此了解到,这种前端推动,后端拉动的模式,有没有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应。如果被验证可以,那我们很可能马上就要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的产品中间去,特别是海产品,像白虾、金鲳鱼、海参等。从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人们整体的消费更多的还是偏向于海产品消费,而不是淡水鱼的消费,所以海产品的市场更大。但是也是因为大家不了解渔业养殖与自然捕捞之间的区别,因此对这样一种类型产品并不认知。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模型打样,能够让更好的渔业产品真正到餐桌上,真正到老百姓的心中口中。因为好的渔业产品其实富含蛋白质,不管是对年轻人、孩子还是对老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一个模型能够更多的服务于大众。

问:刚刚听到分论坛介绍您刚才完成针对消费者的可持续的报告,想请教一下您在的机构做这个报告的一个契机是什么?

子雯:我们是在今年年初做的这个可持续渔业的消费调研,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海洋保护,关注的问题包含了渔业、生态平衡,以及减少塑料危害。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做影响消费者,我们希望了解到消费者是否理解我们推动的概念,或者有没有误区,哪些东西或者哪些平台真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今年3月份就做了整体的调研,集中在一线城市。

问:派克德基金会之前的报告里提到了有很多跟中国相关的项目,您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您所支持项目?

Walt Reid:我们一般会支持三种类型的机构,一是致力于影响公众意识的机构,比如GoalBlue为蓝,他们一直在倡导人们关注海洋环境,让更多人的意识到我们依赖于海洋,但是也给海洋带去了很多危害。二是与政府、企业合作以应对一些挑战问题的机构,比如智渔就是着眼于具体的问题,并与政府合作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比较注重调研的机构,我们支持了上海交通大学,还支持了世界性的调研合作关系的机构。就是这三种:调研机构,影响公众意识的机构和直接解决问题的机构。

问:智渔和为蓝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合作?

韩寒:我觉得这个正好是一个互补。为蓝更专注于消费端,影响消费者作出一些改变。智渔更基于生产端,尤其是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研究各种系统性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去寻找一些技术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是各有所长,同时我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这个价值观更多的体现在于我们并不是单纯只追求所谓机构本身的影响力,更多还是要去解决问题。要真的既能够让消费者吃到好的鱼,同时又让养鱼和捕鱼的人有好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一拍即合。

问:我们通过主办方了解到,您烹饪的海鲜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南本地,就是您在做选择的时候主要的考量是什么?

邢涛:我作为海南厨师,推广海南菜也是我的责任。今天我们用的这个水产品都是当地的水产品,很注重营养口味。海南的水产品比较丰富,好的养殖给我们提供了好的产品,运输路程更短,保鲜更容易,食材更新鲜,碳排放更低,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一般我们本地的厨师,都会使用我们当地的海鲜。

问:智渔和为蓝是一次新的合作新的尝试,那么在这一次尝试当中,预设和我们现在的结果有哪些符合我们预期的地方,而有哪些是出自于小意外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子雯:大的趋势其实跟我们判断是基本吻合的,我们引用了中国最大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美食主播,有3000多万粉丝量的密子君,运用其自身的号召力来帮我们共同推动。但是我们在邀约KOL的时候遇到一些挑战,他们愿意跟公益机构合作是因为做一些公益项目,但是如果让他们借助自己的销售平台去推广可持续水产品,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我们刚开始想要接触的很多大MCN都没有达成合作,因为他们一是觉得没有办法得到特别多的收益,第二是产品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产品。因为就线上销售来讲,最好的其实是化妆品。冷链的食物类产品还是有挑战的。

现在来看,当时的挑战并不是消极的,因为我们这次合作的厂家翔泰,它以2B业务为主,2C的供货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如果我们真的请了几个头部的KOL来带货,他们可能就供应不上销量。我们最终选择了淘宝直播,整个直播过程到店率增长超过12倍,销量增长20倍,在直播的那十天之内产生效果是非常强的。在这次测试中,女性购买者居多,北京成交量最大,购买人员一共辐射到了98个城市,除了几个像西藏这样的边远的省份外,其他地方都有,而且非常好的是没有退货。所以作为一个小规模的测试来讲我觉得是很理想的。不过整个的过程中间我们跟MCN交流消耗了时间成本,也付出了一些财务成本。之后这个方式是不是还可以被复制,是我们现在研究的,很多数据也慢慢地介入以充实研究。看到数据和我们做的调研数据的吻合,我们很高兴。

接下来我们要推的更多是海产品,海产品的冷链要求、产品丰富度、消费人群会又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到时候会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来进行一些调整。在将来的一年时间中,我们会不断的测试,不断用最新最直接的方法撬动消费者,来支持产业的变革。

问:那这次强强联手,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正在进行的尝试,或者是为蓝计划中要进行的尝试或者是实践呢?

子雯:我们会有几个不同的品种产品的尝试。

韩寒:对,刚才子雯说到了罗非鱼是淡水鱼类,它因为恰好是智渔在过去几年跟踪的最深入的一个行业,所以我们是从这个入手来试水。接下来的海产品,包括中国人爱吃的虾,还有深水网箱养殖的金鲳鱼,包括野生捕捞的马鲛鱼,我们都会做一些尝试。今晚大家品尝的食材也是我们特地从当地的供应商提供的,那些渔民使用延绳钓的捕捞方式,很少危及到其他的海洋生物。这些都是我们更鼓励的。在没有和为蓝合作的时候,可能我们比较少思考消费终端的考量,比如说品牌供应能力,我们原来没有考虑到水产品冻品还要去适应网红,还有在以快速走量这种形式销售的时候,需要兼顾到很多,比如2C的产品形,周转和供应的过程,运输的时间距离等等。我们还尝试让生产者参与到网上内容营销的部分。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发现很多的养殖户、渔民不适应镜头,不知道在镜头面前应该表现什么。专业的团队下到鱼塘去跟养鱼人教授销售的技巧,其实这对于整个水产的供应链都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因为大家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到底这个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是更努力地主动靠近市场,还是在生产端的细分去做自己的差异化,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机会。

问:在会场外面看到了影展,你们为什么要办那个影展,还有你们那个口号,“让鱼回家”,是想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

韩寒:我先说一下智渔这边这个影展,我们最早是受到资助方的启发。因为有些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渔业依然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小规模的方式存在,而这一部分渔民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往往是被主流的一些声音忽略掉的。所以智渔从去年开始在海南本地,以及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积累了很多影像素材。

我们以前通过数据来跟公众交流,公众觉得门槛太高很枯燥,而用影像来去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大家很容易产生共鸣。这种连接我觉得是从陌生到熟悉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对此产生兴趣,再更深入的去引导大家思考。渔业我们用的是“让渔回家”,这个“渔”包含的不仅仅是生物资源,更多包含的是整个社会性的群体,它在社会中的生态地位和边界的重新定义。所以更需要我们借这个机会来呼吁,艺术家们的感受力可能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子雯:我们这一次公益广告其实是用明星的声音叙述一些事实,把可持续渔业里面包含的内容传递给消费者。因为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大家对这个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后来密子君的号召发出来以后,也有很多人在询问什么是可持续渔业,什么是可持续水产品,在哪里可以购买这些类型的产品。所以我们把一些关键性的信息通过展示屏的形式让大家能够接收到。我们从10月7号开始用了一周的时间,在整个北京的地铁全部覆盖了科普视频,触达的人次应该是超过了4300万人次,互动量也超过6万人次。

问:我们的这次合作也得到了我们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想问一下是什么契机让这个达成了我们在中国的合作?想问一下。

Walt Reid:这个项目可以很好地让消费者了解到可持续水产品。只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消费可持续水产品,可持续养殖才会更好地发展下去。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一方面你需要和产业沟通,让他们了解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消费者了解这种可持续水产品。单一的机构很难同时做到这两点,为蓝和智渔恰好致力于这两方面,并且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可以达成很好的合作。经历这个项目之后可能会有企业看到这次的成功而进行自我升级,消费者也了解到购买可持续水产品的渠道。像在欧洲和美国,可持续水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我认为这个项目也可以推动可持续水产品在中国的发展。

问:基金会除了在国内有支持智渔和为蓝之外,会去支持其他的类似这样的服务两端的这种机构吗?

Walt Reid:有的,在中国的很多省份都有新型渔业管理机构,不过这种系统还十分新颖,需要缓慢推进实行。我们支持了与政府合作的非政府组织,还有一些为政府和NGO服务的国际调研员。NGO提出一些想法,调研员们给出数据支持,政府则可进行试点实施。浙江和山东都有这样的机构。我们支持的机构若在调研方面稍微弱势,但是可以很好地和其他机构合作。让我很开心的是,中国政府对海洋问题也十分关注,和各个机构的合作也十分愉快,我们一起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完成我们的目标。

问: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这次我看有四位,还有我们这次论坛的参与者,有我们邢大厨,他是消费者,然后有我们NGO的,有我们foundation,我们知道在中国,政府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现在还没有选择去影响关于政府的能力,就这块我们有没有做过哪些努力?

韩寒:其实在生产这一段是不可避免的要去跟政府结合起来的,因为生产端要保证安全的底线,也要受到一些相关监管。我们在做的这些也同样在推动着政府去提高他们管控的门槛。我们在罗非鱼这个项目上耕耘了很多年以后,最近终于有了一些起色了,政府看到了我们在基层一线所开展的工作,接下来要推动检验合格证,食品的安全合格证等等。政府以前其实也是苦于一线的散户特别多,监管的成本特别高。我们在项目中间连接了上下游,让各方,包括我们、中间商、经销商参与进来,找到共赢的机制,让他们愿意连接在一起。所以政府看到了以后就会觉得,可以有利于他降低监管成本,也就愿意支持更大范围的试点。我们说到的农业保险,也是最近得到了农业部的支持。在海南开展罗非鱼的养殖保险试点,也是基于前面的工作试验的成功。

子雯:其实我们都需要不同程度地跟政府进行合作,向他们请教在宣传方面的整体趋势,以及把我们收到的信息反馈回去。所有NGO的工作对于政府决策,甚至法律法规还有条律的颁布都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我们拿到的是最基础的一些数据,对他们后续的执行是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帮助政府部门做宣传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也可以更多地跟他们进行交流,他们也可以一些想法通过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

Walt Reid:举一个例子,我们支持的项目有一个是海洋渔业合作,在这个项目中,美国的调研员和中国的相关专家交流十分紧密。他们建立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本国政府相关人员提供了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渔业管理技术的机会。一些中国政府公职人员也去到欧洲,和那里的政府公职人员学习当地的渔业管理或水产养殖系统和技术。这样的交流特别好,因为这样可以让专家的研究成果得以实现,其他国家也可以从中国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

邢涛:我是作为使用者这方面来讲,这几年来,政府对那些从事养殖和耕种的生产者很支持,对生产出的产品很重视。我们每年12月份都会有一个全省的农产品,包括海鲜在内的烹饪大赛。这就是政府拨一大笔资金,来支持我们的发展的。我们烹饪协会的各种活动政府都很支持。我们可以把各种食材打造出一个品牌,也为养殖户提供销路。每次大赛上我们都会研究一些作品,也会去到很多国内国外的比赛。这么多年来,我们都获了很多奖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