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公益

青藏高原壤巴拉非遗传习展走进上海

新浪公益

关注

11月20日,在长江之尾的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正举办一场文化盛宴——“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十周年成果展开幕式。数十位知名学者、慈善家、企业家拨冗莅临,共同见证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十余位来自长江源头青藏高原“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的年轻人,带来他们最新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带来他们的心愿和期待:将自己多年学习和创作的成果,捐给慈善机构去帮助需要的人。

十年前,童年的他们在美丽的壤巴拉(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境内)高原草甸上放牛或采药,淳朴、自在,但因家乡地处偏僻、高寒缺氧,大多生活在贫困之中。今天,他们凭借家乡的传统文化宝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将漫漫时光砥砺成一份馨香,成长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匠人。他们在收获自己有尊严的幸福的同时,捧出赤子之心,分享自己生命成长的故事,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他们不平凡的故事,将拍摄为纪录片《传习之路》。这是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支持的中外合作影视项目,于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布启动,这次成果展上将举办开机仪式。在世界风云变幻、民族及文化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此片讲述了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际,此片呈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脱贫致富战役中的现代价值。

他们故事中的传习所,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这里偏远闭塞、地貌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局限,教育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青少年拓展学业、发展事业的机会稀少,多以农牧业为主要营生。但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自古就是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交流交汇的走廊,积淀和保留了珍贵的古老文化艺术,绵延千年而魅力独具。小小山村之中,竟然保留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十项,涉及音乐、绘画、雕塑、医药、陶艺、造纸等不同领域,被专家誉为文化活化石。

十年之前,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觉囊文化当代传承人为了给当地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创办了公益的非遗文化传习所,免费传授古老的文化艺术。传习所不仅免除学员的所有费用,还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避免他们因贫困无法继续学习。传习所邀请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和优秀匠人手把手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到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去学习,开阔眼界和胸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传习所系统的非遗传承以及开放的研学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事业。孩子们的作品在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博鳌论坛年度峰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举办展览和交流,获得各界的高度赞誉。这批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成为当地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也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鲜血液。

这次在上海举办的传习所十周年成果展,由壤塘县委、县政府发起,前来祝贺成果展的有:四川省阿坝州委、阿坝州政府代表,清华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高校学者,还有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新浪扬帆公益基金等慈善机构,以及金光集团、新浪网、曼图资本等企业。十年来一直鼎力支持传习所创办和成长的社会各界,今天在上海共聚一堂,见证当年的放牛娃已经成长为有理想有情怀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和特殊价值的探索,通过发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少数民族家庭摆脱贫困,建立自己的文化事业,获得有尊严的幸福,同时融入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的血脉,将长江发源地的雪莲花,与长江入海口的白玉兰,连接在一起,馨香悠远。

加载中...